关于孤独症的名称
2013年DSM-5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ASD),不另设孤独症、阿斯伯格综合症等分类,但增加社会交流障碍(SCD)的诊断。
流行病学的说法 孤独症是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性病症。现在发病比例(68 :1)。 50%伴有智力低下,癫痫,多动症,情绪障碍。 ☑不(少)看 ☑不点头 ☑不(少)指 ☑不摇头 ☑不(少)应 ☑不寻求安慰 ☑不(少)说 ☑该怕不怕 ☑不参照 ☑不该怕却怕 ☑不显示,不炫耀 ☑该笑(哭)不笑(哭) 存在的问题: 缺乏目光对视,“目中无人”;独自玩耍,不合作;通常不怕陌生人;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;不恰当的身体语言(如点头或者摇头),极少微笑、难相处;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者延缓;不恰当与奇怪或延迟的交流情感反应。 语言交流障碍:不会说话或较晚有语言,是就诊首要原因;语言倒退;自言自语,听不懂或无意义的语言;电视广告语言,语言刻板、重复、鹦鹉式语言;你我(人称代词)不分。 种类繁多,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,重复动作(看手、转圈、摇晃等),重复行为(开关、撕纸、看电视广告、天气预报等);刻板语言;强迫行为(平时走的路线、睡眠、座位等);强迫思维(重复问问题,难以摆脱痛苦);对某些物件或事情有着不寻常兴趣。 听知觉敏感,喜爱某些声音,但又对某些声音特别的恐惧;触觉异常,表现在对物件的好恶;痛觉异常,多不怕痛;视觉异常,对特别图像的喜好或厌恶、喜好斜视、倒视。本体觉异常,喜好坐车、怕坐电梯、喜旋转。运动较灵活。智力:30%-50%的儿童智力落后,半数以上的智力较高、或正常甚至超常。其他表现:多数儿童多动明显,来回跑动不知疲倦,30%的儿童有癫痫。有部分存在攻击、自伤、冲动、固执、激动等行为问题,可能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。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。
应用行为分析疗法(ABA)、结构化教育(TEAOCA)、人际关系发展干预(RDI)、地板时光(Floor time)、游戏文化介入(PCI)\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(SCERTS模式)、社交故事(Soctil story)、图片词汇交换系统(PECS)、早期介入丹佛模式(ESDM)、语言训练、感统训练、听觉统合、音乐治疗、中医等治疗。